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大中城市活动 > 新闻资讯 > 文章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文章

激活人力资源“一池春水”

时间:2021-06-17    点击: 次    来源:国家科技人才服务网    作者:国家科技人才服务网 - 小 + 大

人们就业找工作由过去的“找市长”变成“找市场”,平均每年都有上千万、甚至过亿人次通过人力资源市场追寻理想职业。人力资源市场成为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渠道,成为人们的筑梦之地。

2020年,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58万家,行业从业人员84.33万人,全年营业总收入2.03万亿元。人力资源服务业已成为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成为引人注目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伴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实现人力资源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向市场化配置的根本转变。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改革步伐加快,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人力资源市场作为重要的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成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载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有形手拥抱无形手

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不断健全

一张是随意搭盖的简陋平房,残破的墙壁上印刷着“招工”等字的黑白照片。

一张是干净宽敞的广场,高大明亮的综合楼,求职者熙熙攘攘的彩色照片。

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第四展区《历史巨变》中的“就业和社保夯实民生基础”板块里,展出了两张四川省成都市九眼桥劳务市场(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旧貌新颜的对比照片。

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的变迁见证了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从分散无序粗放到统一规范专业的进程,是人力资源市场巨大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人力资源配置一直实行以行政手段为特征的统一计划调配制度。统一调配人力资源,为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原有的行政计划调配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双向选择为特征的、带有市场色彩的人力资源流动开始出现,市场化配置人力资源已初具雏形。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一重大变化为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进一步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纷纷建立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围绕就业、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各类服务机构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态不断丰富,人力资源配置向市场起基础性作用转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明确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为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人力资源市场管理部门着力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消除劳动力和人才市场服务分割设置的状况。2013年,人社部制定《关于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对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进行正式部署。各地纷纷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源,因地制宜设立综合性的服务场所,理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的管理职能,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推动两个市场有机融合。

目前,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基本形成,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目标基本实现。整合后的人力资源市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提升了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水平。“以前招大学生要去人才市场,招一线工人去劳动力市场,现在不用两头跑了!”安徽恒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玉清一脸轻松地感慨。

为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力资源市场管理部门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各级公共服务机构所属的企业基本实现“职能分开、机构分设、人员分离、分类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三类主体竞争发展,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

同时,持续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将设立职业中介机构审批、人才中介机构及其业务范围审批、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审批三项行政许可事项整合为一项。实行“先照后证”,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金限额,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人力资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法制的保驾护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目标的政策法规相继颁布。2015年4月30日,人社部修订了《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18年6月国务院颁布《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对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体制、培育和建设、市场活动规范等方面作了系统规定。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系统规范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行政法规,为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各地也注重人力资源市场法制建设,贵州、湖南、山东等地纷纷出台了地方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与《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一起,共同推动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和运行有法可依。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依法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各地纷纷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实行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持续开展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专项行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工作进入了从“管进门”到“管全程”的新阶段,逐步形成了职责法定、信用约束、协同监管、社会共治的监管格局。

开展诚信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市场高质量发展。人社部自2013年起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主题创建活动,已遴选确定两批共234家诚信示范机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出台高级人才寻访、现场招聘会等18项国家标准,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地方标准,北京颁布实施了《人力资源服务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上海颁布实施了《高级人才寻访服务质量与评价要求》和《人才测评服务规范》,京津冀三地共同发布人力资源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更加规范标准专业。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

每次路过上海市梅园路77号上海人才大厦,“新上海人”汪晓东都下意识地向里望一望。在这座大厦里,他收获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以及后来跳槽的高薪职位……工作生活一直向好。

这座大厦也跟他一样发展持续向好。以这座大厦为核心的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我国第一个以人力资源服务业为特色的国家级产业园区,税收规模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态势,2019年税收规模达到12亿元,其中上海人才大厦占80%以上,超过全国不少县域全年的税收。

兼具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就业等功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壮大本身也意味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到2020年,建立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2014年12月,人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提出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给予高度重视,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培育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各级人社部门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力资源开发配置的需要,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提升人力资源开发配置水平,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强劲发展。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首次亮相会场,全面展示了人力资源市场的新活力、引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新开放、展望技术创新专业赋能的新未来。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6年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规模跨越万亿元门槛,2020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全年营业总收入2.03万亿元,人力资源服务业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增量,被称为持续加速发展的“朝阳产业”,显示了巨大发展潜力。

服务业态全面发展。如果你要开一家工厂,只需提供厂房车间和生产设备即可,员工和管理都可以外包出去;每月缴纳少量社保代理服务费,社会保险也能像网上购物一样,加入购物车,付款就能一键办理……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已逐渐从提供招聘服务、人事代理、档案管理、社会保障经费代收代缴等传统、单一的产品,向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培训、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等多层次、分类别、多样化的产品转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与互联网、金融等产业领域跨界融合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集聚发展效应日益凸显。建立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把人力资源服务业与经济运行的新形态新机制结合起来,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发展搭建实体平台,是我国的一大创举。业态成链、功能聚合、机制新活、集约发展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重塑了行业成长形态,集聚式拉动了经济发展。全国已陆续建成上海、重庆、苏州、宁波等22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20年,各产业园已有入园企业超3500家,园区营业收入2700亿元,成为行业集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更新理念提升质量

提供优质高效公共服务

轻点触摸屏,几分钟就能生成一份简明扼要的电子简历;选中职位和学历要求,系统能迅速筛选出相关职位信息,还可以一次性向多家单位投送电子简历……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推出的指尖求职,让不少求职者直呼方便,“找工作就像在网上逛超市一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人社部门把完善提升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水平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借助信息化手段、精简办事流程、推动基础设施下沉等,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求职就业和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各地人力资源市场纷纷推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春风行动等多场专场招聘会;新疆提供紧贴实际的就业培训、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帮扶;陕西动态监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一线观察”;福建定期发布人才供求信息统计发布,多措并举力保就业信息对称。

“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更优质高效。2016年,人社部发布《“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各项人社业务的互联网化。“互联网+”赋能,各地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与传统服务结合,推动求职招聘、就业指导等服务摆脱时空限制,节省了成本,大大提升了人岗匹配率、对接成功率。湖南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基本实现人才中介服务许可的在线申报、审核与管理,积极推进各项人才流动公共服务的网上办理。广西南宁推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打包一件事”服务,打开南宁智慧人社APP,点击“打包快办”专栏,几分钟就可以办完报到、档案、求职、参保、补贴申领等关联事项。

行风建设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结合人社系统行风建设,各地纷纷开展快办行动,整合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办事大厅,实现多个关联事项打包办理、优化经办流程、减少证明材料,为群众提供便利的人力资源服务。浙江推进个体劳动者就业创业“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改革,参保登记、就业登记、档案接收等就业创业事项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全流程办理。江苏镇江推出“就业580(就业我帮您)”人社服务品牌,让企业和群众办事“跑腿”少、材料简、时限短、体验优。

户口不在当地,就业后人事档案放到哪?换一个地方工作,人事档案如何转接?聚焦优化人力资源流动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社部门一直致力于提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取消收取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将其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简化优化办事流程,实行接收告知承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上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打通人才流动的“梗阻”。山东全面启用全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业务统一经办平台,基本服务事项同步实行网上办理。湖南与广西启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省际联网,实现两省(自治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共享、跨省档案调动、远程阅档、证明打印异地联网办理等功能。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设立固定招聘(交流)场所4.2万个,建立网站1.8万个,共为2.9亿人次提供了求职和流动服务,为4983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专业服务。仅高校毕业生这一群体,通过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现就业的比例就超过了70%。人力资源市场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专业化的中介服务,大大提高了劳动者与岗位匹配的效率,对缓解我国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照顾家庭两不误,甭提有多好了!”说起自己的新工作,陕西勉县新街子镇小寨村村民郑艳丽笑开了花。

郑艳丽家庭贫困,母亲患有糖尿病,丈夫体弱,没法外出打工,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需要照顾。一场就业扶贫招聘会给她带来了新的希望。在“陕西·汉中就业扶贫招聘会”上,郑艳丽与当地一家电子厂签订了用工合同,不仅有每月2000元以上的工资收入,还能抽出时间照顾家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社部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扶贫方面的作用,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引导和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劳务输出、精准对接、专场招聘、创业指导等行动,全方位助力脱贫攻坚。

湖北对部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不足等贫困劳动力,根据其个性需求,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搜集适合岗位信息供其自主选择,重点提供家政、手工制作等灵活就业岗位。广西大力实施对当时8个未摘帽贫困县的人力资源市场援助行动,通过政府购买人力资源服务等方式,统筹组织广西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开展“多对一”的对口定向人力资源服务,切实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和水平。青海组织当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入贫困地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困难高校毕业生,集中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精准对接行动”“专场招聘行动”“创业指导行动”“技能扶贫行动”“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市场援助行动”等系列活动。杭州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贫困地区政府、技工院校和杭州企业搭建合作平台,为贫困地区培育技能人才,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业从而实现全家脱贫。

2017年以来,人社部门持续实施“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援助计划”,支持西部和东北地区15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开展东西部省份人力资源市场对接培训、交流合作等活动,切实助力脱贫攻坚。各地积极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举办扶贫专项招聘会1.13万余场,提供岗位300万个,帮助实现就业或达成就业意向75.6万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发展定位上,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始终坚持更好地服务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和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方向,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作为,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社部紧锣密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启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聚焦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供需充分对接、信息便捷可靠的优质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各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迅速集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障用工单位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促进人力资源顺畅有序流动,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湖北等地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火线驰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建设,第一时间输送急需紧缺的劳动队伍。重庆推行全方位线上就业服务,以疫情防控必需行业、公共事业运行及居民生活必须行业为重点,多渠道分批次收集全市重点企业就业岗位,在招聘专区向社会发布。广东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区域结对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行动,全省24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公益项目162项,145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点对点复工,输送2万多名务工人员……2020年,共有1.9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组织3.6万场(次)网络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230万个,为疫情防控重点单位提供就业岗位205万个。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各地人才服务机构组织开展紧缺人才招引,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社部门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组建急需紧缺人才专家库,举办专场招聘会等,为地方发展聚集人才。2019年10月,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联合河北省人社厅、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雄安新区急需人才目录》,引导各类人才向雄安新区有序集聚。江西举办优势产业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助推全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六大优势产业发展升级。

各地人才服务机构加强区域协作,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人才支持。长江三角洲共建统一开放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人力资源协作,推动人才数据库共享,促进产业园协同发展,促进人力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区域间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四川与重庆就优化人力资源市场要素配置、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协同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成渝两地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签署合作协议,共促成渝经济圈人才高效聚集。

高级人才寻访等人力资源服务为企业精准匹配急需紧缺人才,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某知名国企借“一带一路”布局中东,看好的项目却没有合适的经理人,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任仕达公司的帮助下,企业最终选聘到合适的人才,促成了项目的落地。据统计,2020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高级人才寻访(猎头)服务成功推荐选聘各类高级人才125万人,有效促进了人才顺畅流动、创新创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人力资源市场不断发展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支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实干笃行,未来可期。人力资源市场将继续开拓创新,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添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谱写新华章!

责任编辑:lili

上一篇:党建融进去 创新强起来

下一篇:浙江桐乡 表彰人社领域百名优秀人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科技人才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24 felledbaba 版权所有,授权国家科技人才服务网使用